我國污泥處置行業分散,單個企業的處置規模比較小,專業從事污泥處置的企業數量較少,截至2013年11月,最大的企業是無錫國聯環保,處置規模在1100噸/日左右,約占總污泥量的1%,處理方式主要是干化焚燒。因此,在污泥市場爆發過程中,將迎來一次跑馬圈地的運動,技術儲備多、資本實力強、示范項目好的企業將有機會奪得大量的項目。
污泥處置投資嚴重落后污水處理,“十二五”末期將加快速度
污泥是污水處理的副產物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一般情況下,城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超過在75%-99%,污水中接近1/3的有機質轉化成了污泥,因此,污泥的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另外,由于部分工業廢水也排入城鎮污水處理廠,導致污泥中含有重金屬和其他有毒害難降解的物質,處理難度大幅增加。
污泥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污泥的有害物質含量較高,隨意堆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我國政策要求污水處理廠對污泥進行妥善的處置之后再利用。但是,實際運行過程中,由于污泥的處置成本比較高,大多數污水處理廠都沒有建設污泥處理裝置,而是通過簡單的濃縮脫水(含水率降低到80%以下)之后,運輸到指定地方進行堆砌和填埋。但是,污泥的黏性較大,與其他垃圾均勻混合很難,甚至會阻礙垃圾填埋場的生物發酵和降解過程。因此,堆砌和填埋會造成對地下水和土壤的二次污染,而且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土地稀缺度越來越嚴重,很多城市不得不將原來的填埋場重新開挖,并且進行土壤修復之后再使用。
污泥資源化、減量化才剛剛起步
201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率已經達到72%,但是污泥的無害化處理率低于25%,主要傳統的填埋為主。2012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水量為462.70億噸,按照0.05%-0.08%含泥量測算,污泥產量在2300-3700萬噸之間(污泥的含水率80%),相對2011年增加8.13%。由于污泥是污水處理的最終產物,污染物集中度高,成分比較復雜,而且脫水難度大(細胞水含量高),簡單的物理處理難以降低污泥的細胞含水率。而且,我國市政污水處理廠也處理部分工業污水,導致污泥的重金屬含量較高,處理很棘手。因此,相對于污水處理的快速發展,我國污泥處置才剛剛起步。關于污泥處置技術規范,環保部2009年才發布試行方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建城[2009]23號2009-02-18),推廣時間比較短。
污泥處置方式多樣化,土地利用和干化焚燒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國對污泥的處理方式亟待改變,土地利用、干化焚燒空間是發展方向
發達國家對污泥處置的要求較高,美國主要的處理方式是60%以上用作農田肥料,其他方式包括填埋、焚燒等;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超過40%是土地利,,包括園林綠化、林地利用、土壤修復等。但是,我國對污泥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其次是發酵堆肥、自然干化、焚燒等。
從技術和經濟性角度來看,厭氧消化產沼氣的方式缺點明顯,無法大規模推廣。填埋在地域廣闊、城鎮化率不高的國家適宜;土地利用、堆肥對污泥來源和處置的技術要求較高,在發達國家普及率高。對于我國而言,填埋為主的方式正在受到嚴峻的考驗。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率快速提升的階段,城市土地已經是稀缺資源,而填埋需要大面積的土地;而且,填埋后的二次污染問題也非常嚴重,我國污泥處置方式亟待改變。
1、園林綠化、林地利用、土壤修復等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污泥中的有機資源,而且不會影響到農作物,在政策上阻力較小。但是,污泥中的病原體、有機污染物、重金屬處理難度大,處理成本較高,而且容易產生二次污染,短期被居民接受的難度大。
2、干化焚燒可以將生物質能轉化為熱能,實現污泥的減量化。根據研究,我國市政污泥的熱值含量的均值為1185kJ/kg(干泥),污泥的干基熱值與生活垃圾的熱值差不多,但是污泥的含水量較高,一般采取與煤摻燒。干化焚燒從技術上有兩個難點:1、脫水,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50%以下,難點在脫除污泥中的細胞水;2、焚燒后的尾氣處理,一般利用電站鍋爐的尾氣處理設備。但是,總體而言,干化焚燒的整體投資相對較大。
市政污泥處置投資超過300億
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城鎮污泥處理處置總投資347億元,新增規模518萬噸/年(干泥)。其中,設市城市383萬噸/年,縣城98萬噸/年,建制鎮37萬噸/年;東部地區288萬噸/年,中部地區124萬噸/年,西部地區106萬噸/年。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2015年底,污泥無害化處理規模達到797萬噸/年(干泥),相對2010年增加185.66%。從區域來看,廣東、江蘇、浙江、河北、河南、湖南、山東、北京等地區新建規模較大,占全國新增規模的53.51%,是未來幾年污泥項目招標的重點省份和城市。
我們的測算:假設2015年市政污水量達到500億噸,污泥(80%含水量)占比0.08%,污泥產量約4000萬噸,日處理量為11萬噸/日;假設噸投資30萬元/噸,總投資額約330億元。從運營角度來看,焚燒的運營成本在200-300元/噸之間,則全部焚燒的運營收入在80-120億元之間。
水價改革將推動污泥處置的財務正常循環,拉動行業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的污泥處理費用有兩種來源:1、污水處理費中涵蓋;2、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按照我國目前的污水處理費,平均費用在0.8元/噸左右,基本只能夠覆蓋污水處理廠的費用,管網費用難以覆蓋,污泥處理費用不能夠覆蓋。因此,目前,地方財政補貼是污泥處理費用的主要來源。
但是,從邏輯上來講,污泥處置的財務鏈條已經打通,只是價格調整問題。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推進水價改革目標,發改委、住建部在《關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的指導意見》中,要求2015年底前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階梯水價。因此,我們認為,通過逐步水價改革,對逐漸實現對污泥處理的覆蓋,最終將完成污泥處置的財務循環,行業的投資力度也將會得到強化。
污泥處置行業競爭格局分散
我國污泥處置行業分散,單個企業的處置規模比較小,專業從事污泥處置的企業數量較少,截至2013年11月,最大的企業是無錫國聯環保,處置規模在1100噸/日左右,約占總污泥量的1%,處理方式主要是干化焚燒。因此,在污泥市場爆發過程中,將迎來一次跑馬圈地的運動,技術儲備多、資本實力強、示范項目好的企業將有機會奪得大量的項目。
污泥處置產業鏈和受益公司
污泥處置產業鏈包括:設備供應商、工程建筑商、運營商。污泥處置專用設備主要包括脫水、干化設備、厭氧消化設備,例如壓濾機、烘干機、厭氧消化系統等,工程建筑商負責污泥處置工程建筑,運營商負責污泥處置。現在,市政污泥處置一般采取BOT或BOO模式。我們看好污泥處置行業的發展前景。重點關注公司包括:興源過濾(38.340, -0.93, -2.37%)(300266)、中電環保(23.360, 0.61, 2.68%)(300172)、瀚藍環境(12.22, 0.07, 0.58%)(600323)。
興源過濾(300266):污泥壓濾機供應商
公司主要產品為隔膜式壓濾機,產品主要功能是物料的過濾、脫水,應用領域為污泥、礦物、化工、食品等,新廠區募投項目達產后,能夠新增800臺/年的大中型隔膜壓濾機。2013年,公司壓濾機銷售收入3.21億元,凈利潤0.21億元。2013年10月,公司公告計劃以現金和發行股份購買浙江省疏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疏浚”)95.09%的股權,該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批準。收購方式是向浙江疏浚原股東支付2127.66萬股興源過濾股份和5776.74萬元,同時向不超過10名其他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5776.74萬元的配套資金。
中電環保(300172):獲得南京市政污泥干化焚燒項目公司傳統業務為電廠水處理、石化和煤化工水處理,尤其在火電、核電行業水處理市場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2012年9月,公司收購南京國能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進入市政污水、廢氣治理和污泥處置領域。2013年10月,公司簽訂南京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焚(摻)燒處置項目BOO,污泥處理能力為不低于360噸/日(含水率約60%-80%),總投資約5850萬元,經營期限為10年。收入來源為南京水務集團公司按照每噸219.2元/噸-285.8元/噸向公司支付費用。公司將干化之后的污泥交由華潤熱電公司進行協同焚(摻)燒,并承擔部分費用。按照投資進度,我們預計2014年底,該項目將會投入運營。
瀚藍環境(600323):佛山南海區污泥干化焚燒項目已經運營公司原有業務為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污泥處置業務,2013年12月,公司公告擬發行股票和現金收購創冠中國100%股權和南海燃氣發展公司30%股權,創冠中國主要是做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南海燃氣發展主營城市天然氣供應,目前收購事項已經獲得廣東省國資委核準。公司投資建設了南海區唯一的污泥處理設施,處理方式是利用垃圾焚燒廠的余熱對污泥進行干化,然后運至垃圾焚燒廠摻燒。項目總投資2.07億元,設計處理規模為450噸/日,分3條生產線。其中,一期300噸/日的項目已經投產,二期項目預計2014年投產。
風險因素
1、環保政策執行力度低于預期;
2、實際投資額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