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飲水水質準則》未作類似表述 說法系水過濾產業推廣手段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公眾關于自來水安全性的討論剛剛平息,這幾天,關于各種飲用水健康性的討論又熱鬧了起來。幾名從事水過濾產業的商人通過個人微博先后拋出了“常喝純凈水不健康”的觀點,他們的觀點招來了科研界的批評。
“水就是水,僅此而已。”科研界的專家們普遍這么認為。
“水這么糟糕,沒凈化還在喝呀?趕緊納濾吧……純凈水肯定不健康,要健康,喝納濾水!”納濾專家藍博士說話很直率,“唯有納濾才能在去除水中外源微污染的同時,保留水中天然存在的礦物質。”
“納濾水”是個什么東東?
“用納米復合陶瓷進行過濾,對重金屬進行‘物理+化學’固定(傳統陶瓷只能起到物理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官方權威建議,最健康的水總溶解鹽濃度應為250~500mg/L。”留美海歸周博士介紹這款叫“納米復合陶瓷”的過濾材料,“世界衛生組織官方權威建議,人不要喝‘純水’(低礦物質的水),微量元素在分子這一數量級的輔助功能太多了。純水就是對健康打折扣。”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周博士找來了一篇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寫于2004年、有關“飲用純凈水健康隱患”的文獻資料。
周博士與藍博士的觀點毫無二致,他們均認為,傳統純凈水在凈化過程中礦物質和雜質一同被過濾掉了,長期飲用,不健康。
記者注意到,周博士是北京一家環保技術公司的總經理,藍博士是一家從事膜技術的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均是實業界人士。
專家:水就是水 沒啥玄妙
周博士與藍博士這兩位實業界人士的觀點很快就引來了科研界的反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一位專家反駁說:“水就是水,無論它來自哪里、價格高低,只要經過規范處理、符合標準,就能夠滿足人體的需求,就能確保健康。”
科學松鼠會網站主編游識猷特意考證了周博士舉證的文獻資料,她發現,資料摘自世界衛生組織舊版《飲水水質準則》的草稿,2011年第四版(最新版)的《飲水水質準則》指出,雖然存在有關鎂和“硬度”對心血管起保護作用的資料,但該項研究有爭議,且尚未證明因果關系。
水生態研究專家譚知還翻譯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表述:“沒有足夠信息證明長期喝低礦物質的水有什么長期的好處或風險。”
不迷信飲用水中礦物質的作用,是科研界的共識,據了解,一位德高望重的研究水問題的院士便嚴詞批評過個別水過濾行業從業者的夸大其詞。
食品問題專家云無心博士的觀點很具代表性:“有許多人相信‘好水’具有各種‘保健功能’,關于水的忽悠從來不斷,諸如磁化水、小分子團水等。不過,這些都沒有證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