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創新水環境監管模式,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效果明顯。
該市按照“治、用、保”的水污染防治思路,積極構筑水污染防治體系。完善水污染防治設施,先后建成7家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并組織7家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促進企業廢水廢氣全面穩定達標排放。科學劃定市區4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飲用水安全保護,并組織開展市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環保工作人員加大力度對全市44個水源地及上游地區環境污染隱患進行大整改,構筑飲用水安全保護屏障;加強水質在線監控。該市在兩廣交界處設立有界首水質自動監測站,對跨省水質進行在線自動監測,在桂江上游京南斷面建設的第二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已投入運行。目前,全市已有33家企業共安裝39套廢水在線監控設備,并與市污染源監控中心聯網。水環境監測手段的科學化、自動化、先進化,為準確反映全市水環境質量和企業排污狀況提供了技術保障。
由于全市水環境監控形成了駐廠監管、在線監控、管網巡查、監督監測的“四位一體”監管模式,該市市控江河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要求,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西江段界首斷面作為桂粵兩省區最重要的江河水交接斷面,水質全面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達標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