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理古城去漁村雙廊,一路環洱海而行,途經的村子,向著路的方向,總能不時看到“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等宣傳標語。
昆明滇池邊,游人遠眺,遠山處是聶耳墓。4、5月份的時候,從遠處遷徙來的海鷗,在湖面上飛來飛去。
麗江瀘沽湖畔,摩梭人走婚的習俗,那個《西游記》里的女兒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
如此的高原湖泊,在云南,還有陽宗海、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澄海、異龍湖。支持滇池、撫仙湖、洱海、異龍湖水污染防治的內容寫入了2011年5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中。2012年4月,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由國務院批復實施,規劃項目295個,總投資552.74億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開工項目19項,在建項目113項,累計完成投資121.34億元。
水質總體趨于好轉
《九湖水質監測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較2010年底相比,九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滇池外海、異龍湖分別下降了7.96%、9.22%,主要入湖污染物也呈下降趨勢,撫仙湖總氮下降了13.3%,異龍湖、星云湖、洱海總氮分別下降了17.48%、10.45%、9.09%。
目前,瀘沽湖、撫仙湖保持地表水Ⅰ類水質,澄海水質穩定在Ⅲ類水質(氟離子除外),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洱海水質在Ⅱ類、Ⅲ類之間波動,陽宗海水質在Ⅲ類、Ⅳ類之間波動,滇池、星云湖、杞麓湖、異龍湖水質為劣Ⅴ類。
不過九湖水污染綜合防治領導小組也表示,連續4年的持續干旱少雨,讓九湖治理保護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與2008年同期相比,平均水位下降1米左右,減少湖容量9.87億立方米,其中陽宗海水位下降4.48米,與2010年相比,陽宗海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升高6.90%。
多管齊下治污染
滇池是九湖治理中的一枚鋼釘。
滇池補水的源頭工程牛欄江德澤水庫樞紐已經下閘蓄水。工程全部竣工后,牛欄江將以每年不低于6億方的補水量,至少連續20年向滇池補水,使滇池的水資源形勢發生根本變化。
為實現工程通水后進入滇池的水質達到Ⅲ類,昆明開展了牛欄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以及補水入湖清水通道建設,開工建設主城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外排及資源利用工程,實施金汁河系統配水通道綜合整治、盤龍江景觀提升改造及排污口整治工程、海口閘改造及海口河河道整治工程。全面啟動牛欄江流域內9座重點鄉鎮和509個村莊污水處理以及垃圾清運系統建設。建成兩座縣城污水處理廠和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實施工業園區廢水“零排放”,在牛欄江兩側200米范圍內禁養畜禽,關閉搬遷6143戶養殖戶共8.66萬頭(羽、只)畜禽。
云南省科技廳組織云南大學實施“沉淀吸附法”治理陽宗海湖泊水體砷污染技術,在九湖流域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村落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整治工程中,科學地應用生物膜處理系統、土壤滲濾系統、生態填料土地處理系統等先進技術,提升了九湖治理的科技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嚴格九湖流域行業準入。云南省發改委鼓勵和引導滇池流域、陽宗海流域和牛欄江流域老企業向園區集中集群發展,對符合入園條件的企業,列出時間表按照順序進行搬遷改造。
2011年至2012年6月,九湖流域已經淘汰落后產能煉鐵108萬噸,煉鋼35萬噸,焦炭90萬噸。九湖流域共有73戶通過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的企業,共綜合利用工業固廢2339萬噸,減輕了工業三廢對九湖流域水體的污染。
此外,還推進九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流域測土配方施肥,提高秸稈等農作物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污染治理。
探尋解決資金之困
“差錢”,在治理項目的資金配套上,各個市、州的負責人都提到了這個問題。
九湖水污染綜合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稱,兩年來,九湖治理已經投入121.34億元,但距552.74億元的需求相去甚遠,尤其是大部分工程尚未動工建設,后3年的投入量會更大。
云南提出要更多地運用市場化方式推進污染治理,采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尋求國外貸款、與國內金融機構建立穩定合作關系、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等方式,擴大資金來源。
云南省發改委提出,積極支持州市采取BT(建設-移交)模式、污水處理收費權質押等直接融資方式,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加入九湖治理行業,增加資本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