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伊始,本報開展了大型問卷調查遼沈水調查活動,其中中水是本次調查的核心問題之一,大多數市民表示沈陽有必要推廣中水的利用。回答該問題的540人中有224人認為非常有必要推廣,207人認為有必要推廣,123人非常希望家中安裝中水設施。于是,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到來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沈陽老虎沖垃圾處理場,為您解讀在沈陽,垃圾水是如何變身中水的全過程。看看沈陽如何大力推行污水處理技術,將更多的垃圾水變身成為符合國家二級排放標準的中水。
黑色垃圾水
凈化后可澆花、洗車
就像是普通住家把垃圾存久了會產生垃圾水一樣,經過填埋的垃圾也會產生滲濾液,填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垃圾滲濾液如不能妥善處理,便會對周圍的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不過換言之,若是處置得當,這些看似無用的垃圾水也可能變身中水,再度利用。
走進老虎沖垃圾場,會有許多烏鴉和喜鵲來指引方向,對于這些食腐動物來說,垃圾填埋場倒成了它們的樂園。老虎沖垃圾處理場位于距沈陽市區28公里的蘇家屯區陳相鎮,負責沈城南部沈河、和平、渾南、長白等的垃圾處理,每日接收垃圾2400噸,大約占到全市垃圾總量的四成。
而隨著這些垃圾的填埋,每日也便產生了大量的滲濾液。老虎沖垃圾處理場中的污水處理廠就肩負著處理這些滲濾液的職責。走進污水處理廠,馬達的轟鳴聲不絕于耳,這些轟鳴的馬達正是在帶動著設備中的水不斷流動,以此來完成污水凈化的過程。
老虎沖垃圾填埋場部長董巖介紹說:“我們這采用的是德國波爾水處理設備,是一套膜滲透處理設備,2005年開始投入使用。設計為日處理污水230噸,不過經過技術改造后可以達到240噸。可以看到,垃圾原液是黑色的,處理過的水非常清,可達到國家二級的排放標準,也就可以用做中水再利用,我們場里就用這些處理過后的水來澆花、洗車、為廠區降塵,也還可以用做景觀水。 ”
垃圾滲濾液在進入污水處理設備之前,要經過收集和沉降等過程。在做垃圾填埋處理前,要先進行挖坑,再覆蓋防滲透膜,并擺出滲濾液走向形成的盲溝。滲濾液就可以通過自然落差流入收集井,再用水泵將滲濾液抽調到調節池中。在調節池經過沉降、溢流等物理方式達到過濾作用。
調節池中也有水泵,根據處理水量把原液打入原水罐,然后進行處理。不過在進入原水罐之前,還有兩個環節,一是經過酸罐調節酸堿度,二是通過加熱設備調節溫度。董巖說:“垃圾原液的PH值可達到9,所以進入設備前要調節酸堿度;另外,原水進入設備溫度不能低于5攝氏度,所以像是冬天,我們就會對調節池進行保溫和加熱,溫度過低就處理不了。 ”
經過這套設備處理后,有70%的水可以排放,另外30%的濃縮液送到市政污水處理場進行處理,最后將變成污泥,在指定區域統一填埋。
每噸污水
處理成本56元左右
在污水處理廠中,有一組儀表,通過預設在設備中的探頭來收集污水處理各環節中的數據,主要是監測整個系統各個位置的PH值和電導率。而這些數據也將實時地傳送到電腦室里的監控電腦上。
除了水資源可再次利用,垃圾滲濾液的收集本身也具有環保意義。若不謹慎處理,垃圾滲濾液會對地下水、土壤乃至生態系統造成污染。要防止垃圾滲濾液污染,需要做不少的工作。
董巖說:“垃圾場底部有防滲膜,另有10個監測點來預防垃圾滲液污染土地及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另外設有數處空氣檢測點。處理廠每日對污水進行檢測,環保局每月取一次水樣進行檢查,對每日的污水處理情況,對進水量、出水量進行監測。 ”
這套設備需24小時運作,每日最大用電量在105千瓦左右。同時,設備還需要進行維護,每運行100小時,就需要用清洗劑、除垢劑對薄膜進行清洗,防止結垢影響設備運行,而清洗環節這一項的成本頗高,折算下來,每噸污水的處理成本大概在56元左右。
雖然成本不低,污水的處理卻有著必要性。也因此,老虎沖污水處理廠還計劃擴容,計劃將日處理量提升到1000噸。“現在所用垃圾原液處理技術為發達國家垃圾場的普遍技術,處理后氨、氮、bod、cod均可達標,接下來計劃引入前期微生物處理技術,可以在污水處理前降低垃圾原液污染程度,凈化后污水可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當然,要達到飲用標準還要經過多步處理,清除有害重金屬等物質。 ”
據介紹,老虎沖污水處理擴容很可能將與餐廚垃圾處理一起在今年4月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