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江西地調院城市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提交的《萍樂坳陷帶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報告顯示,江西萍鄉、宜春、分宜、萬載、新余、樟樹、豐城、上高、高安、樂平、婺源等11個市(縣)巖溶水豐富,水質良好,基本達國家Ⅰ、Ⅱ、Ⅲ類水質標準。
據了解,該項目2007年立項,2011年8月順利通過中國地調局組織的驗收評審。項目組以遙感解譯為先導,以地質調查為基礎。對萍樂坳陷帶,包括江西萍鄉、豐城、高安等11個市(縣)在內,約20000平方千米的工作區域開展了水文地質調查。通過運用最新的技術、理論,通過資料收集、遙感解釋、水文地質測繪、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質鉆探、水文地質試驗、地下水動態觀測、取樣測試分析等工作手段,對萍樂坳陷帶與地下水形成有關的地質構造、水文地球化學、巖溶地下水資源潛力評價進行了綜合研究,基本查明萍樂坳陷帶巖溶含水層的空間分布、巖溶發育規律、巖溶水補徑排條件及其變化和存在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在對巖溶水資源評價過程中,技術人員將巖溶水劃分為5個一級、25個二級巖溶水系統,運用了徑流模數法對地下水逕流量進行測算,計算了各水系天然資源量和可采資源量。按照《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標準,項目組采集了巖溶水樣品652組,進行了樣品水質全分析和個別樣品的污染元素與同位素元素的特殊分析。分析表明,區內巖溶水絕大多數化學組份背景值含量低于國家飲用水標準,水質良好,基本達國家Ⅰ、Ⅱ類水質標準,可以作居民飲用水,有些水源還可作礦泉水、純凈水等用途;巖溶暗河水質較好,達國家Ⅱ、Ⅲ類水質標準,基本適應飲用、灌溉等用途;只有局部為Ⅳ、Ⅴ類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