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40萬農村人口和10萬學校
記者28日從海南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該省仍有140萬農村人口(含墾區、林區)和10萬學校師生飲水不安全。對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時期,要全面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建設,實現全省農村供水總能力達每日150萬噸,農村集中供水普及率達83%,實現全省農村飲水基本安全。
海南省發改委官員介紹,“十一五”期間,海南水利項目投資規模達58.5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央投資24.09億元,建設供水工程1236處,解決飲水安全人口146.7萬,如期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三年目標任務,增加灌溉面積30.8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37.96萬畝,有效推動大隆水庫、紅嶺水利樞紐、大廣壩(灌區)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
海南島作為熱帶海島,水資源相對豐富,常年降雨量達1820多毫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達3700立方米,是中國人均占有量的1.71倍。但海南島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落差大,蓄水較為困難。
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黨組書記羅保銘說,加快水利發展是建設國際旅游島不可或缺的基礎支撐。他說,近五年來海南水利建設投資相當于1988年到2005年累計投資總額的1.4倍,新擴建了戈枕、小妹等一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但海南最突出的短板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大中小型病險水庫多,其中993座小型水庫八成以上是病險水庫,蓄水排洪能力弱,2010年全省蓄水量創歷史之最達71億立方米,“也只占年均降水量的11.7%,再加上灌區工程薄弱,渠道滲漏嚴重,工程性缺水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他表示,從長遠看,解決海南工程性、區域性缺水問題,關鍵在于多建水庫。同時,抓緊落實一批城鄉飲水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