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沉沙池到總控中心,經過6道程序的嚴格處理,渾濁發臭的污水最后被“洗”干凈,變成了無色透明的清水。
被列入南寧市“十一五”節能減排計劃的賓陽、武鳴、橫縣、上林、馬山等五縣污水處理廠,經過3個月的試水考驗,于1月5日順利通過自治區污水專項環保檢查驗收。2011年1月18上午,記者隨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的媒體采訪團走進賓陽縣污水處理廠,看看污水到底是怎么變清水的。
污水經6道程序處理變清水
賓陽縣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位于蘆圩鎮賓柳公路與環城公路交叉處(勒馬橋附近),用地面積約26畝。走進污水處理廠,整個廠區空曠安靜,只看到幾個工作人員的身影。清新的空氣,隨處可見的翠綠草坪和茂盛花木,花園式的建設,很難讓人聯想到這里是污水處理廠。
污水是如何變成無色透明的清水的?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記者登上了污水處理廠渦流沉沙池。沉沙池是污水處理的主要程序,主要作用是去除比重大于水的顆粒物。
利用過濾、旋流分離等方法,從沉沙池出來的水已經沒有了大塊的漂浮雜物。工作人員介紹,這里出來的水只是進行了物理處理,還需要通過配水井分配到4個生化反應池,進行生化處理。反應池里的活性生物菌種,能“吃掉”污水中氮、磷等有機物。
經過6道程序嚴格處理后,原來渾濁發臭的污水變成了無色透明的清水,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一級B類排放標準。
生產流程自動化省力省地省錢
令人驚訝的是,污水處理廠的中樞機構———中心總控制室里僅有兩名工作人員。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紅兵自豪地說,整個生產流程都由中心控制室的電腦自動控制,操作管理很方便。
中心總控制室屏幕上,工作人員可以看到污水處理廠進水口、曝氣池、沉淀池、出水口等關鍵部位,還可以通過可旋轉視頻監控探頭監控整個廠區。嚴紅兵介紹,采用電腦自動控制的最大特點是省力,自動化程度高,大大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所有的操作都可以在中控室完成,并能看到廠里所有的運行情況。
#p#副標題#e#
賓陽縣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用地面積約26畝,并不算大,這得益于采用了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處理工藝。該工藝最大的特點就是節約用地,把原本需要好幾個大池子的處理過程合并在一個池子里進行,通過計算機控制其處理功能,縮短了處理流程,還節約了用電和運行、維修的費用,處理效果更加穩定。核心的“洗污池”及其附屬設施占地減少,廠區綠化面積大大增加。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90%
以前走在勒馬橋上,經常會看見橋下的洞口向河里排放污水。現在沒有了,河水也變得清了。家住勒馬橋旁的張大媽說,生活污水都流進了處理廠,生活環境潔凈多了。
賓陽縣污水處理廠是賓陽縣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從無到有僅僅用了半年時間,主要收集處理縣城的污水。賓陽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陸寧介紹,賓陽沒有大江大河,之前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到小河和農灌渠。有了污水處理設施后,緩解了水污染狀況,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不僅是賓陽,武鳴、橫縣、上林、馬山四縣也結束了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的歷史。五縣的污水處理廠經過3個月的試水考驗,污水集中處理率由零提高到65%以上,各項指標均達到規劃要求,于1月5日順利通過自治區污水專項環保檢查驗收。隨著污水處理系統的完善,今年五縣的污水集中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
此外,隨著江南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和埌東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的成功運行,目前全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由原來的44萬立方米/日,提升到78萬立方米/日,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大大減少了污水對邕江和內河周邊環境的污染,對南寧市的節能減排、改善水環境和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